这里写上图片的说明文字(前台显示)

18719811719
  • 内页轮换图
  • 内页轮换图
  • 内页轮换图

管道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道巡护管理研究

山区管道传统巡检方式优化策略

来源:《管道安全保护》2025年第2期 作者:周升宝 时间:2025-8-23 阅读:

周升宝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管道运输公司第四分公司

 

摘要:长输管道作为能源运输的核心设施,其安全运行依赖高效的巡护管理,但管道往往不可避免的途经沟壑纵深、植被茂密、地质灾害频发等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给巡护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本文以陕北黄土高原山区的延长石油长输管道为背景,探讨传统巡检在复杂地形环境下的作用及优化策略,提出了合理规划巡检、智能化升级和综合管理模式的应用路径。结果表明,传统巡检方式优化升级后可显著提升巡护效率、降低安全风险,为无人机、机器狗等AI智能技术未来的协同应用提供基础支持。

关键词:传统巡检;长输管道;黄土高原;山区管道;管道巡护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管道运输公司所辖数以千公里的输油管道铺设在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承担着原油外输的重要任务。该地区地形复杂,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植被覆盖率高,加之地质灾害频发,传统巡护模式面临效率低、风险高的双重挑战。如何合理规划与高效利用传统的巡检方式,成为了破解山区巡护难题的关键。本文结合延长石油所辖管道实际,系统分析了传统的人工巡检方式在山区管道巡护中的优化方向。  

1  山区管道风险分析  

(1)人工巡检覆盖面不足。传统的巡检方式主要依赖人员定期步行或驾车沿管道路径检查,但陕北黄土高原以“千沟万壑”著称,管道多沿山脊或谷底敷设,巡检通道蜿蜒曲折,部分区域坡度超过60度,车辆难以通行。雨季泥石流和冬季冻融作用频繁损毁巡检通道,进一步加剧了巡护难度,导致巡检率低。另外,对人口密集区、环境敏感地等高后果区难以实现高频次的巡检,地下管道的腐蚀、第三方打孔盗油等隐蔽性问题也难以及时发现。

(2)应急响应滞后。山区交通条件恶劣,突发事故(如管道泄漏或地质灾害损害)时,救援、维修人员和设备难以快速抵达现场,致使事故无法得到及时救援,可能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环境风险。如延长石油吴延线的双河镇墩梁区域线路,位于三面环山的深谷底,属于典型的大“V”字型陡坡,日常巡检需人工攀爬陡峭的山脊。

(3)员工安全风险大。巡检人员需进入复杂地形(如山区、水域)或高风险区域,沿途茂密的植被不仅阻碍人工巡检的视线,还掩盖了管道沿线潜在的占压、盗挖及水毁等风险。如吴延线有85.4%管道敷设在林地、荒地,巡护人员常常需穿越带刺灌木丛,甚至面临野生动物威胁,无法实现管道正上方的徒步巡检。如暴雨、泥石流等极端天气下巡检,人员安全风险较大。

(4)环保隐患防控能力不足。传统巡检方式难以快速定位泄漏点,仅靠人工巡检发现泄漏时,可能泄漏已持续较长时间。原油泄漏后污染扩散且无法实时监控泄漏范围,会造成土壤或水源等环境污染,甚至造成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

(5)巡检数据整合与分析效率低。传统的巡检数据、第一手资料多依赖人工记录,难以形成系统化管理,巡检日志、隐患登记等数据分散、碎片化,无法据此进行实时风险分析;历史数据利用率低,缺乏对管道本体缺陷(如焊缝缺陷)或第三方活动(如施工记录)的长期跟踪。


2  传统巡检优化策略

(1)拓展巡检通道。通过人为干预,将山区、林地及原有便道进行拓展和延伸,使巡检人员能够正常行走,尽最大可能保证机械车辆通行,为管道维修、应急响应及后期智能化运用奠定通行条件。如吴延线旦八镇三曹湾区域,通过优化巡检路径,将单次巡检时间减少40%,并实现在管道上方徒步巡检,能够及时发现风险隐患,显著提升巡检效率。

(2)运用智能化巡检技术。通过无人机、光纤传感等技术实现长输管道实时监测与预警,减少对传统人工巡检的依赖。一是融合无人机与AI巡检。使用无人机搭载高分辨率摄像头与气体探测器,对山区、水域等复杂区域进行高频次空中巡查,通过AI图像识别快速定位管道上方的施工机械、地质异常(如裂缝)或植被异常(如管道泄漏导致植物枯萎)。二是应用分布式光纤传感。利用同沟敷设光缆作为伴随传感介质,感知管道沿线的振动信息,通过机器学习、AI计算分析,对管道沿线正常背景噪声和威胁事件进行智能识别,以实现对管道沿线威胁事件实时监测、定位和报警,从而协助线路管理人员有效预防管道事故发生。三是安装AI视频监控摄像头。在管道高后果区、高风险区域(如人口密集区、环境敏感区)实施“人防+技防”双重机制,安装24小时监控摄像头,并设置电子围栏,禁止未授权人员/机械进入。四是研发5G+智能巡检系统。研发由PC端和手机端App组成的管道巡护App,手机端可以实现巡检轨迹采集、隐患上报、应急报警等功能,PC端可以实现巡检计划下达、实时监控、巡检历史回放、巡检数据统计等。

(3)多维度防护与应急响应体系。为提升风险响应速度与员工安全防护能力,建立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应急预案数字化管理,将管道数据、高后果区分布、应急物资库位置等整合至GIS平台,实现“一张图”管理,预设泄漏事故应急方案,明确人员疏散路线、堵漏设备存放点等。常态化开展人员安全装备操作培训,配备便携式气体检测仪、防爆手机、定位追踪设备,确保人员安全。定期开展极端天气巡检演练(如暴雨后巡线)、泄漏应急演练,提升应对能力。与管道沿线政企单位签订联防联控协议书,实现信息、物资、人员等共享。

3  预期效果及实施建议

优化巡检通道,提升运用智能巡检系统,可减少因第三方施工、地质灾害等导致的泄漏事故,降低高后果区影响概率。通过巡检实践验证,巡检效率可提升50%以上,数据处理时间缩短70%以上,有效降低了对传统巡检通道的依赖。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AI视频监控及无人机等智能手段的应用,可防范泄漏事故概率99.5%以上,减少环境污染及人员伤亡风险。完全可以满足GB 32167―2015《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中关于数据整合、风险评估与完整性管理的要求。

但在具体实践中,要结合所辖管道地质地貌等实际情况而定,建议分阶段推进,优先在高后果区和高风险段试点智能化设备;加强多方协同联动机制,与政府、环保部门、科研机构合作,共享资源与数据;多样化开展人员培训,确保巡线人员熟练操作新设备,并参与数据平台维护。

4  实践案例

延长石油在陕北黄土高原的输油管道管理中,采取“人+技+物”综合巡护模式,优化传统巡检方式,使管道事故率下降95%,巡护成本降低25.5%,成为复杂地形区域长输管道巡护管理的典范。

(1)人巡模式。在巡检通道建立的基础上,实行“定量化”与“差异化”相结合的混合巡护模式。常规线路、常规时间实行“定量化”巡护办法,实行“一线、两表、三巡、四定”巡护模式(表 1);关键部位和特殊时期实行“差异化”巡护办法,将巡护公里数和巡护频次等直接与个人绩效奖金挂钩,做到多劳多得、按劳取酬,实现了管道巡护时间上、内容上和责任上的全覆盖。

表 1 巡线模式规定内容 


(2)技防模式。实行监测智能管控一体化平台防护模式,逐步减少传统人工巡检的依赖性。主要做法:①全线安装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②高风险区域安装AI视频监控摄像头;③偏远低风险区域实行无人机辅助巡检;④地质风险区域安装地表位移监测装置;⑤建立数智管控室,将全线智能管控措施全部集中于数智管控室,通过“端+云+大数据”的体系架构集成管道全生命周期数据,提供智能分析和决策支持,实现管道的可视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管理。

(3)物防措施。管道现场规范地面标识标牌,加密安全警示牌,设立责任告知牌,增加管道走向埋深辨识度,提高巡检通道运用,实用性显著。

5  结语

做好管道巡护工作是山区长输管道保护的“第一道防线”,其优化需兼顾地形适应性、技术兼容性和管理协同性。未来,随着北斗导航、5G+智能巡检系统及光纤预警系统等技术的普及,巡检通道将进一步融入智慧管网体系,实现“天地一体化”监测。延长石油吴延线实践经验表明,通过搭建风险监测智能管控一体化平台,实现对分布式光纤预警、AI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检和智能感知终端等系统数据的整合,各系统联防联动,可有效破解复杂环境下的管道巡护难题,打造“技防为主、人防为辅、生态优先”的传统巡检+智能巡护模式,为能源运输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简介:周升宝,1984年生,本科,助理工程师,助理主管,主要从事山区输油管道的完整性管理与智能管道建设工作。联系方式:13509115560,1007780768@163.com。

上篇:

下篇:

关于我们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广场南路77号3026室 邮编:730030 邮箱:guandaobaohu@163.com
Copyrights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管道保护网 陇ICP备18002104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3034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3034号
  • 95_95px;

    QQ群二维码

  • 95_95px;

    微信二维码

咨询热线:1871981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