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范围内特定施工作业管理办法解析
来源:《管道安全保护》2025年第3期 作者: 时间:2025-11-2 阅读:
江苏省能源局油气处
《江苏省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范围内特定施工作业管理办法》(苏发改规发〔2024〕6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1 思路
管理办法以《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为依据,聚焦我省第三方施工管理存在的核心问题及薄弱环节,如相关各方管道保护责任界定不清、施工信息收集与沟通渠道不畅、施工前联合勘验与交底制度不健全等,细化上位法未明确的操作流程,填补地方在第三方施工管理领域空白,实现大型第三方施工标准化管控,小型第三方施工清单化管理。
管理办法以保障管道安全和公共安全为核心目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秉持提前介入、协商合作、互相支持的原则,遵循规范程序、分类施策、便捷高效的实施路径,聚焦管道保护主管部门、项目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管道企业三大核心主体,兼顾各方需求,实现三方共赢。
管道保护主管部门。厘清监管边界,实现科学高效监管。帮助主管部门清晰界定监管范围与职责,有效避免监管越位或缺位问题。一方面,针对低风险施工作业简化审批流程,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提升监管效率;另一方面,明确高风险作业的监管路径与标准,通过重点盯防、强化检查频次等方式,确保风险可控。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明确管理全流程,降低合规成本与安全风险。帮助项目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建立清晰的全流程操作指引,助力其规范开展相关评价、评估、论证报告及管道防护设施设计与协商工作,降低项目建设与施工单位的合规成本和安全风险,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管道企业。强化主体责任,提升公共服务效能。进一步强化管道企业在管道保护中的核心角色与义务,如配合建设单位开展事前评估、提供管道相关基础信息、参与事中监督等。同时,通过规范各方协作流程,减少管道企业在管道保护中的沟通成本与管理难度,最终帮助管道企业提升公共服务效能,更好地履行管道保护职责,保障管道长期稳定运行。
2 亮点
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管理体系。遵循第三方施工的时间发展脉络,将管理流程细化为环环相扣的六项工作:事前聚焦信息收集与前期准备,事中统筹行政许可办理与施工过程监管,事后衔接验收核验与运营维护管理。形成事前有准备、事中有管控、事后有保障的闭环管理体系,确保施工管理环环相扣、无缝衔接。
划分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精准管控。2023年我省大型第三方施工作业达400余起,小型第三方施工作业突破1万起。构建特定施工作业(高风险)—小型施工作业(低风险)分级管理体系,对铁路、公路新建改建、河流拓宽等大型高风险作业,实施全流程管理,强化安全可控;对非机械作业、小型沟渠清淤等自然人主导的小型低风险作业,则由管道企业清单化管理,简化流程、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差异化管控不是简单“松绑”,而是基于风险等级科学配置管理资源,实现高风险作业安全可控,低风险作业便捷高效。
分解权责刚性推行清单条目化管理。管理办法第七条至第十九条围绕第三方施工全流程,在信息对接、前期准备、许可申请、施工监管、联合验收、运营维护等六个关键环节,明确了项目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管道企业、主管部门的责任清单,清晰界定各主体在不同阶段的义务与职责。通过按施工阶段定责、照责任清单履职的制度设计,有效避免权责模糊和推诿扯皮,确保各环节管理无死角、责任无空当。
强化事前统筹筑牢前置保障重要支撑。明确将信息收集与前期准备作为第三方施工管理的基础工作,要求项目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管道企业协同配合,全面完成行政许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具体包括:信息对接与管道数据核验、风险评价及管道防护设施设计与协商、施工作业方案编制与协商、常见管道防护设施标准图应用等。有效规避进入施工阶段后再行开展风险评价及管道防护设施设计等风险。
明确管道企业安全保护主体责任担当。进一步确立了管道企业在第三方施工管理中的管道安全主体责任,要求其切实履行管道保护义务。具体包括:事前交底与培训、事中监护与指导、事后归档与配合巡检,管道企业不得以任何名义收取相关费用,旨在通过明确权责边界,强化其责任担当,提升公共服务效能。
创新完善第三方施工全周期档案管理。推出“一点一档”档案管理机制:要求以单个施工点位为单位,建立覆盖安全告知—过程管理—竣工验收全环节的完整档案,全面收录各阶段管理信息,最终实现施工全周期轨迹清晰、责任可溯的管理目标。
上篇:
下篇: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303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