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写上图片的说明文字(前台显示)

18719811719
  • 内页轮换图
  • 内页轮换图
  • 内页轮换图

管道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典型案例研究

山地管道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平台建设案例

来源:《管道保护》2023年第1期 作者:方迎潮 梁栋 吴东容 席国仕 刘小晖 时间:2023-3-1 阅读:

方迎潮 梁栋 吴东容 席国仕 刘小晖

国家管网集团西南管道公司

 

背景

西南管道公司所辖管道超过10000 km,主要分布于川渝滇黔桂等地,其中70%是山地管道,地质灾害风险突出,加上外载荷、环焊缝质量和高后果区风险叠加,给管道安全运营带来极大挑战。为增强管道安全生产的感知、监测、预警、处置和评估能力,解决山地管道管理难题,建设了集信息化、智能化和可视化为一体的管道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平台,被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急管理部《“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21―2023年)》试点应用场景。平台建设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形成公司企业标准2项,出版专著1套。

功能

(1)平台架构。平台基于HTML5技术,采用B/S架构模式,主要由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三部分组成(图 1),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分析与展示(图 2)。


图 1 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平台架构

图 2 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平台界面示例

(2)平台功能。包括地图展示、实时监测、历史数据、预警预报、报表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实现管道地灾的实时监测与管理。同步研发手机版“地质灾害监测预警APP”,具有监测数据浏览、预警信息查看、现场信息反馈上报等功能,实现“现场+后台”的互动。

(3)技术特点。采用3sigma算法实现异常值消除和过滤;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积实现缺失值的填补;结合实际情况构建了每个监测点独有的自学习、自修正的阈值模型;根据监测的历史数据,利用长短时间记忆网络分析预测灾害未来一周的发展变化趋势。针对不同灾害类型和危害方式,初步构建了灾害体形、管道本体、外部影响因素等的三维预警判别矩阵模型,实现管道地质灾害综合预警。

(4)管理措施。制定监测与预警平台管理办法,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实现集中监视与属地巡检的结合。根据不同的预警级别设立红黄蓝三色预警体系并推荐处置措施。建立预警生成、信息确认、信息发布、处置反馈、预警关闭一套完整闭环流程。

编制相关技术标准规范,为工程建设提供依据,确保监测设备选型的合理性、监测点位的科学性、监测工程的有效性。

(5)应用效果。平台已在中缅、中贵、兰成渝、兰成等9条油气管线上载185个监测点,包括滑坡、水毁、采空区、堆土区、高后果区、跨越、隧道、焊缝等风险类型。布设998台多类型智能感知监测设备,包括地表位移计、河道下切监测仪、雨量计、应力应变计等设备类型。日均监测数据达3万条,监测数据总量超过3千万条。

平台先后发布预警500余次,成功预警中缅线K321滑坡、中贵线K466+500 m滑坡、中贵线K1294+979 m滑坡等多处风险,均通过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消除了安全隐患,避免了事故发生。监测的河道下切数据为马元河、瑞丽江等管道大开挖穿越河流段治理提供了数据支撑,辅助管理部门决策。

启示

(1)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平台实现了从静态分析向动态感知、事后应急向事前预防、单点防控向全局联防的质的转变。

(2)由于地灾风险点数量多类型复杂,发育处于动态变化中,需要增设现场监测点,以不断完善监测网络,实现沿线地灾的全面管控。

(3)需要持续实践和技术迭代升级,提升监测数据分析处理技术,优化预警模型,将专业人员多学科综合判断经验转化为知识库,形成专家系统。


作者简介:方迎潮,西南管道公司技术中心工程师,主要从事管道地质灾害防护方向的科研与技术服务工作。联系方式:028-62721630,1176988203@qq.com。


上篇:

下篇:

关于我们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广场南路77号3026室 邮编:730030 邮箱:guandaobaohu@163.com
Copyrights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管道保护网 陇ICP备18002104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3034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3034号
  • 95_95px;

    QQ群二维码

  • 95_95px;

    微信二维码

咨询热线:1871981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