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写上图片的说明文字(前台显示)

18719811719
  • 内页轮换图
  • 内页轮换图
  • 内页轮换图

管道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企警民关系研究

陇东油区治安环境实现由乱到治

来源:《管道保护》杂志 作者:栗树海 苏学斌 马方 王鹏 时间:2018-7-21 阅读:

栗树海 苏学斌 马方 王鹏

长庆油田公司


近年来,长庆油田与庆阳市以创建和谐模范油区为抓手,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使一度成为“老大难”的陇东油区治安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地方和企业都从中受益, 推动了双方合作发展。

陇东油区基本情况

陇东油区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的长庆油田主产区。 目前, 陇东油区产油区域已遍布庆阳市的7县1区, 形成了15个油田、 66个开发区块, 有油水井13600余口及各类输油管道12900余公里。 2004年该地区原油生产实现历史性跨越, 达到200万吨, 2008年原油产量达到280万吨, 2012年原油产量突破560万吨, 预计到2015年, 陇东油区油气当量将达到1000万吨, 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

陇东油区治安环境的恶化始于20世纪90年代。 随着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 陇东油区地方政府先后批建了8家收油公司, 导致非法土炼油炉、 收油窝点盛行, 大量油井被抢占, 盗窃原油及石油物资器材、 破坏油田设施、 围攻殴打致伤员工的案件大幅上升, 严重影响了油田的正常生产。 以2001年为例, 陇东油区共发生各类涉油案件8200余起,造成原油损失2.5万吨, 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其中输油管道打孔盗油7070次, 占中石油所属管道打孔盗油总数的80%以上。 这些涉油突出问题的大量存在, 使陇东油区成为全国涉油治安秩序较为复杂和混乱的地区之一, 企地关系也一度紧张。

陇东油区由乱到治的过程

上世纪90年代初, 受多种因素影响, 一些投资商介入石油产品经营, 个别地方政府部门参与合办收油公司, 从事原油经销活动。 这些涉油公司初期只是收购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落地原油。 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和原油价格持续攀升, 收购落地原油已不能满足其经营需求,便从不法分子手中收购盗窃的原油。 个别地方政府部门为涉油公司开具原油准运证, 加之周边省区众多非法涉油厂点出现, 为涉油违法犯罪活动孳生创造了条件。 至此, 输油管道打孔盗油案件迅速蔓延。 同时非法钻探油井及抢占油井等问题也暴露了出来, 油区治安形势短期内急剧恶化。这一问题引起国务院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从2002年开始, 公安部等部委连续10年组织开展整治专项行动。

陇东油区由乱到治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思想磨合期。 2002年前后, 企地认识不够统一, 油气田专项整治工作只有石油企业公安机关作为主力军, 个别政府工作人员认为整治油区治安秩序是企业自己的事情, 要进行油区治安整治, 企业就得拿钱; 有关部门以经费、 人员紧张为由, 参与油气田整治积极性不高, 没有形成互动与合力, 油区整治效果也不明显。

二是整治初见成效期。 2004年, 经国务院批准, 成立以公安部牵头的部际联席会议, 多部门、 大范围开展专项行动, 挂牌督办重点地区和问题, 清理整治非法涉油厂点, 找准突破口, 精确打击, 年度打孔盗油发案率以20%幅度下降。

三是企地统一思想, 合作力度加大。 2006年, 根据国务院温家宝总理批示, 中石油和甘肃省签署了双方加强合作的“3.16”会议纪要, 企地在整治油田秩序方面进一步形成了合力。 公安机关对涉油违法犯罪形成高压围歼之势, 陇东及周边地区大量非法涉油厂点清理取缔, 打孔盗油等涉油案件销赃渠道基本被堵死, 诱发案件发生的因素逐步减少, 油区治安逐步好转, 每年打孔盗油较上年下降30%以上。

四是企地共创“和谐模范油区” , 双方合作上升到新的阶段。 2007年, 甘肃省派出检查组, 在油田保卫部协助下, 通过明察暗访, 查获已被“3.16”会议纪要决定关闭的陇东油区8家涉油公司继续非法经营的证据, 并全部取缔。 地方政府举一反三, 全面整治油田治安环境, 对非法涉油厂点发现一处关闭一处, 并收回了全部社会占压油井; 油田积极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陇东油区治安环境持续好转, 互信共赢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

陇东油区治安环境好转的基本经验

陇东油区清理取缔非法涉油厂点取得突破性进展, 打孔盗油等涉油案件明显下降, 油气田及输油气管道生产治安秩序基本由乱到治, 得到了油田及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 其基本经验是:

地方党委、 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是前提。甘肃省委、 省政府高度重视陇东油区整治工作,把陇东油区作为整治重点地区, 省委、 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就油气安全保护工作出批示, 分管领导对重点突出问题亲自组织协调, 加强督导检查和指导, 推动各项措施的落实。 省经委、 省公安厅等职能部门加强油气安全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服务, 协调解决影响安全的重大外部隐患。 庆阳市委、 市政府把维护油区稳定、 促进油田发展作为加快庆阳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及时解决油区治安管理存在的问题, 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陇东油区治安管理工作的意见》 。 2007年以来, 每年与各县区签订油区治理目标责任书,形成了政府领导、 部门参与、 企地联合、 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 2009年以来, , 企地双方围绕“经济和谐、 社会和谐、 生态和谐”, 开展创建“和谐模范油区”活动, 促进了油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也使油区治安环境有了质的提升。

提高内部防控能力是关键。 长庆油田公司提出“建立油田三支队伍、 构筑护油保矿三道防线、 打、 防、 控三管齐下”的总体思路, 构建了执法打击, 专业巡逻守护, 群众性管护防线, 初步建立健全了公安保卫、 保安、 岗位员工三位一体防控网络, 形成了专群结合, 打防并举, 点面互补, 全方位、 全天候的油田保卫网络机制。 加强物防、 技防建设, 实现油区数字化管理, 在井场、 井站周围安装异常情况视频跟踪锁定及传声警示等电子遥控系统, 单井电子巡井、 井场数据实时采集、 自动化控制和视频监控, 巡井防护效率大幅提高。 原人工巡井每3天1次, 现电子巡井每5分钟1次, 巡井频率提高了800多倍。 在输油管道的关键重点部位安装视频监控、 异常情况自动报警装置, 在油区的关键路段设置电子视频, 对出入油区的车辆、 人员跟踪摄像录入, 对出现的违法犯罪及时做出预警判断。 配备了先进的管道安全检测设备, 及时发现打孔装卡盗油现场, 有效预防犯罪, 最大限度减少原油损失, 提升了输油管道防护能力和水平。

清理取缔非法涉油厂点是治本之策。 非法涉油厂点的存在, 诱发了打孔盗油等涉油案件的发生。 在油田的配合下, 2007年甘肃省清理取缔了多年来困扰陇东油区治安的8家涉油公司, 回收封堵非法占井557口。 宁夏、 内蒙古清理取缔了持有政府部门颁发各种合法证照的涉油厂点54家, 切割储油罐总容量16.5万立方米。 2008年, 陕西省清理取缔陇东油区周边6家非法收油公司, 从而堵塞了犯罪分子销赃的渠道, 为油区治安好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统计, 2008年陇东油区打孔盗油案件较2007年下降了59%, 2012年打孔盗油案件较2002年下降了98.9%, 一些主要输油管道实现了“零打孔”。 近两年来, 陇东油区继续保持无重大涉油伤亡案件、 无新增非法占井、 无土法炼油炉、 无新增占压输油管道违章建筑物和无新生涉油公司(原油脱水厂) , 有效巩固了“五无”成果。

地企和谐发展是基础。 2006年中石油和甘肃省政府签订“3.16会议纪要”, 商定双方建立高层协商沟通机制, 从此和谐发展成为地企共同的目标。 长庆油田公司坚持“相互尊重, 合作共赢”的理念, 跨前一步, 超前运作, 把陇东油区作为主战场, 加大项目投入和民生投入。 庆阳市委、 市政府把支持油田企业的发展壮大作为重中之重, 每季度召开一次油区治安形势分析会,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并经常深入油区督导检查, 推动工作。 企地双方形成了“支持对方就是支持自己”的全新理念和共识, 建立起了“庆阳长庆一家人”的良好合作关系和互信沟通协作机制。2011年以来, 企地以重大民生援建工程为纽带,先后携手实施了延安干部学院南梁教学点主体工程、 “气化庆阳”输气管道工程、 扬黄人饮续建向庆城延伸供水工程及油区道路、 碳汇林基地、绒山羊养殖等共建项目, 持续推动了庆阳经济社会发展, 改善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警企协作是有效措施。 在地方党委、 政府的领导下, 公安机关主动出击, 适时开展了“严打攻势”“整治油气田硕鼠行动”“整治涉油车辆”“灭油鼠、 端黑窝”“破大案、 打油犯、 促稳定、 保平安”等多次专项行动和破案战役, 侦破了一大批打孔盗油等重大涉油案件, 打孔盗油发案明显下降。 陇东油区第二输油处400余公里长输管道2003年至2005年被打孔824次, 仅2005年就508次, 企业损失惨重。 后采取警企协作、 有偿管护方式, 到2006年就下降到38次, 较上年下降92.5%。 为了强化警企协作机制, 庆阳市委、 市政府5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油区治理工作, 7次召开政法、 公安等有关部门工作协调会, 签订《庆阳市油区治安管理目标责任书》 , 把油区管理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点, 明确了各级党委、 政府主要领导为油区管护第一责任人,实行目标管理, 形成了党委、 政府统一领导、 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陇东油区治安环境好转的启示

实现油区治安稳定, 企地双方要换位思考。在国家“保民生、 保稳定、 保增长”的总体要求下, 如何将企地关系“两难”变“双赢”, 庆阳市和长庆油田进行了换位思考。 近几年间, 油田投资近十几亿元保护油区生态环境, 将钻前工程、 井下作业等辅助业务剥离, 交由当地社会化队伍完成, 先后吸纳当地7万人就业, 增加了群众收入, 维护了社会安定。 实践证明, 油田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的支持, 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更需要油田开发投资的带动, 油田和地方政府建立互利双赢关系, 双方和谐发展, 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实现油区治安稳定, 服务和改善民生是根本。 多年来, 长庆油田采取无偿投资、 补偿贸易、 贴息贷款等形式投入资金, 参与地方基础工程建设和公益设施建设, 在工程招标、 原料供应、 招工用工、 资助办学、 架桥修路、 人饮工程等方面给予地方大力援助。 启动山川秀美、 井站秀美工程, 保护生态环境, 减少地方水土资源流失, 带动地方第三产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企业和地方的关系, 从而使群众对油田工作更加理解和支持。

实现油区治安稳定, 应彻底根除非法涉油厂点。 实践证明, 非法涉油厂点为犯罪分子提供了销赃的渠道, 是诱发打孔盗油等涉油案件的最直接根源。 陇东油区过去打孔盗油屡禁不止,危害经济、 毒化风气、 破坏环境, 就是因为油区及周边非法涉油厂点长期得不到有效根治。 为此地企要吸取教训, 保持高度警惕, 一旦发现苗头, 就要坚决打击, 防止死灰复燃。

实现油区治安稳定, 应加大对安全防范工作的投入。 树立输油气管道安全保卫工作与安全生产工作同等重要的理念, 融入企业文化, 落实相关责任, 加强安全防范设施资金投入, 将经费纳入专项预算。 应把安全保卫与安全生产同安排、同考核, 加强管道安全保卫部门力量, 配置必要的设施、 设备, 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实现油区治安稳定, 应系统治理、 常抓不懈。 整治油气田及输油气管道治安秩序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公共安全, 是一项艰巨、 长期、 复杂的任务。 当前治安秩序好转的基础仍比较薄弱,稍有放松就会反弹。 要在各级政府统一领导下,对犯罪分子继续保持高压打击态势, 建立政府和企业联席会议制度, 完善统筹协调长效机制, 及时排除影响油田和管道外部安全的重大隐患。 加强管道保护法宣传和教育, 动员油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油区治安和管道保护工作, 努力形成政府、 企业、 公民共同参与治理的良性局面。 ◢

作者简介:

栗树海 长庆油田公司保卫部 副主任

苏学斌 甘肃省庆阳市公安局长庆公安分局 副局长

马 方 长庆油田公司保卫部 科员

王 鹏 长庆油田公司保卫部 科员

《管道保护》2013年第2期(总第9期)

上篇:

下篇:

关于我们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广场南路77号3026室 邮编:730030 邮箱:guandaobaohu@163.com
Copyrights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管道保护网 陇ICP备18002104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3034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3034号
  • 95_95px;

    QQ群二维码

  • 95_95px;

    微信二维码

咨询热线:1871981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