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写上图片的说明文字(前台显示)

18719811719
  • 内页轮换图
  • 内页轮换图
  • 内页轮换图

事故案例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事故案例

一起违章动土开挖作业导致成品油管道泄漏起火的严重事故

来源:《管道安全保护》2025年第1期 作者:张强 戴联双 时间:2025-7-5 阅读:

张强1 戴联双2

1.国家管网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 2.国家管网集团公司


1  事故概况

2016年10月31日,科洛尼尔管道公司(Colonial Pipeline)Line 1管线在维修作业中,施工承包商不慎造成Line 1管道上的TOR配件(氮气注入口)损坏,导致油品泄漏,引发大火,事故造成2人死亡、4人受伤,周边多台车辆烧毁,燃烧半径大约300 m,油品泄漏量估计为4445桶,经济损失(含事后环境修复)约1684万美元(图 1)。


1 Line 1管道事故现场

Line 1管道始于德克萨斯州的休斯顿终于北卡罗来纳州的格林斯博罗,输送介质为成品油,管道建于1960年,全长1686 km,管径914 mm,管材X52,输量58 000桶/小时,管道壁厚7.1 mm,发生事故时运行压力3.72 MPa。事故发生前的9月9日,Line 1管道在事故位置下游8.85 km处发生泄漏,此次开挖作业主要是确认Line 1管道上的TOR(氮气注入口)的位置和数量,以便对Line 1管道泄漏段开展氮气吹扫。

2  事故经过与应急处置

2016年9月9日,Line 1管道在本次事故位置下游8.85 km处发生泄漏,泄漏油品8000余桶,9月22日完成152 m临时管线的安装,9月28日、29日完成泄漏管段的开挖与切割,并开展修复工作。

10月24日,为进一步确认Line 1管线上TOR的位置和数量,施工承包商提交了开挖申请,并请求管道企业在两处拟开挖区域(CR-91、CR-251事故区域)对管道和周边设施进行定位。于10月26日收到了开挖回复。

10月31日上午6点始,管道企业、监理单位(SLDP公司)、施工承包商在第一处拟开挖区域(CR-91)召开了现场安全会。监理人员向管道企业人员请求查看管道定位图,但后者未提供相关纸质图纸,称已提供了电子版,如果需要纸质定位图,请与其上级主管讨论。随后,监理人员在开挖现场进行了技术和安全交底,要求施工人员开挖至距离管道0.6 m时不得再进行机械开挖而应人工开挖。但管道企业监管人员离开了现场并未监管后续的开挖作业。至下午1点50分,完成CR-91现场挖掘工作。

下午2点15分,监理人员、施工人员和相关设备陆续到达CR-251开挖现场,所有设备布置妥当,准备开挖,先期开展了管道定位与标记。根据事后调查,监理人员称他从施工负责人那里得知两名工人完成了对Line 1管线的定位和埋深探测,仪器显示Line 1管道埋深1.0 m,并同时对管道周边两侧进行了探测。而施工单位现场安全员表示,当时施工人员让他在橙色标记处探测管道,他只能将探杆深入地下大约76.2 mm(3 in),根本无法确定管道埋深,这与监理人员的叙述不符。他推测可能碰到了岩石,在类似情况下,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向一侧移动50.8 mm(2 in)后重新探测。此外,现场安全员表示,在事故前他和任何人都没有进行额外的管道探测。

挖机手称他采用挖机清理下表层土壤,以便进行探测。清理过程中,监理人员默许了这一行为。挖机手先后进行了4次刮挖,且开挖速度明显快于CR-91的开挖工作,施工单位现场安全员表示他曾示意挖机手停止开挖,进行埋深探测,但挖机手未予理会。

下午2点47分,挖机手进行第5次刮挖中,发生了油品泄漏。事后显示挖机手在第5次刮挖中,挖掘深度在0.48 m~0.5 m。施工单位现场安全员表示,如果管道企业监管人员在场,应该不会允许此类情况的发生。2点51分,现场人员向管道企业报告事故情况,业主单位启动了应急预案。先后于下午3点完成停泵,3点50分派出操作人员前往事故点上下游截断阀关阀,至4点10分完成阀门截断。

11月4日完成了现场火灾的扑救,11月6日下午5点45分,完成了换管修复,管线重启。

3  事故原因分析

泄漏的直接原因为管道动土开挖维修作业中,挖掘机斗齿刮住管道顶部安装的TOR配件,致TOR损坏发生油品泄漏(图 2),间接原因包括开挖现场沟通不畅、监管不足和盲目施工等因素综合导致。


2 损坏的TOR配件和被烧毁的挖掘机

(1)事故管段失效分析。通过失效分析,管材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夏比冲击功、化学成分等符合API 5LX 的规范要求,管材、TOR配件、管体-TOR配件焊缝处硬度高于API 5LX的规范要求。目视观察发现TOR配件通过焊接连接到管道上,在焊缝底部发生了撕裂,整体弯曲变形向西南西方向倾倒,说明该TOR配件承受了异常的机械外力或者冲击所致。未发现焊接缺陷(例如气孔、焊渣或夹杂),电子显微镜检查显示塑性断裂特征(图 3)。


3 事故管段切割及样品

(2)混凝土盖板未起到保护作用。事后发现,TOR配件上方安置了两块混凝土盖板,每块盖板长1.2 m、宽0.9 m,用于保护管道免遭破坏。而事故发生时,施工方并不掌握混凝土盖板的尺寸、深度或位置,现场人员手中的图纸也未标识出TOR配件上方的盖板,且仅标识了两个TOR配件。实际开挖过程中,盖板埋深大致为0.5 m,受到了挖掘机的直接冲击,致使盖板损坏,未能起到保护作用(图 4)。


4 管道上方的混凝土盖板

(3)施工现场缺乏有效沟通和监管。一是管道企业未向监理单位提供管道位置信息图,现场管道定位出现偏差,基础数据掌握不足(是否存在盖板、埋深等);二是是否进行了开挖前的管道定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事后说法有出入;三是管道企业监管人员不在现场,挖机手违反关于在管道两侧304.8 mm(1 ft)范围内不得使用机械挖掘,必须手动挖掘的规定,现场监理人员和安全监管人员未及时叫停。

4  启示

油气管道上方动土作业存在较大安全风险,如果防范措施落实不到位,就有可能发生事故。

(1)施工准备阶段应对作业区域地下及周边情况进行调查。应保证现场相关人员拥有最新的地下管线布置图,明确标注位置、走向、深度及可能存在的危害,在情况不清楚时必须采用探测设备进行探测。

(2)施工作业可能会对他方的财产或公共设施(如:耕地、道路、房屋、铁路、公路、堤坝、河床、桥梁、文物、消防、居民生活设施、通讯、电力设施等)产生影响的,应在作业前与相关方沟通并达成安全协议,以使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3)依据《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相关条款固定,在管道中心线两侧5 m范围内宜采用人工开挖避免对管线或电缆造成影响。机械开挖要求全程人工监护,确保管道运行安全。特殊地段,可适当减少机械开挖深度或全部采用人工开挖。当突然排放有害物质时,监护人员应立即通知作业人员停止作业,迅速撤离现场。

 

(来源:《Pipeline investigation report-P17H0011:Third-party damage to a crude oil pipeline Enbridge Pipelines Inc. Line 2》)


作者简介:张强,1986年生,高级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二级安全评价师、管道检验员,主要从事管道风险评价和完整性相关的研究与应用工作。先后参与制修订行业、企业标准5项,获得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科技进步奖、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奖、河北省石油学会科技进步奖等奖项。联系方式:0316-2072640,zhangqiang14@pipechina.com.cn。

上篇:

下篇:

关于我们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广场南路77号3026室 邮编:730030 邮箱:guandaobaohu@163.com
Copyrights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管道保护网 陇ICP备18002104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3034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3034号
  • 95_95px;

    QQ群二维码

  • 95_95px;

    微信二维码

咨询热线:18719811719